【国家公祭日】李自健美术馆《南京大屠杀》巨画前公祭遇难同胞,作者李自健现场讲述《南京大屠杀》背后的故事

首页  > 美术馆资讯

分享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今天,长沙李自健美术馆进行一系列公祭活动,沉痛纪念80年前惨死于侵华日军屠刀下的30万无辜中国同胞。 

微信图片_20171214102401 【国家公祭日】李自健美术馆《南京大屠杀》巨画前公祭遇难同胞,作者李自健现场讲述《南京大屠杀》背后的故事微信图片_20171214102401 【国家公祭日】李自健美术馆《南京大屠杀》巨画前公祭遇难同胞,作者李自健现场讲述《南京大屠杀》背后的故事微信图片_20171214102401 【国家公祭日】李自健美术馆《南京大屠杀》巨画前公祭遇难同胞,作者李自健现场讲述《南京大屠杀》背后的故事微信图片_20171214102401 【国家公祭日】李自健美术馆《南京大屠杀》巨画前公祭遇难同胞,作者李自健现场讲述《南京大屠杀》背后的故事

上午10点,李自健美术馆馆长、著名画家李自健先生带领全馆员工在美术馆A1展览大厅巨幅历史油画《南京大屠杀》前收看国家公祭仪式直播,默哀,深切缅怀遇难同胞。 

微信图片_20171214102401 【国家公祭日】李自健美术馆《南京大屠杀》巨画前公祭遇难同胞,作者李自健现场讲述《南京大屠杀》背后的故事

《南京大屠杀》 油画 445cm*315cm  李自健 1991年作于美国洛杉矶

《南京大屠杀》,这幅由李自健先生20年间三次创作、撼人心灵的史实巨作,曾经巡展全球,世界瞩目。目前,这三幅《南京大屠杀》原稿,分别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长沙李自健美术馆陈列展出,迸发出触目惊心,动人心魄的艺术力量,震撼着普天下无数观众。 

微信图片_20171214102401 【国家公祭日】李自健美术馆《南京大屠杀》巨画前公祭遇难同胞,作者李自健现场讲述《南京大屠杀》背后的故事微信图片_20171214102401 【国家公祭日】李自健美术馆《南京大屠杀》巨画前公祭遇难同胞,作者李自健现场讲述《南京大屠杀》背后的故事微信图片_20171214102401 【国家公祭日】李自健美术馆《南京大屠杀》巨画前公祭遇难同胞,作者李自健现场讲述《南京大屠杀》背后的故事

下午2点30分,李自健先生率全体美术馆馆员在《南京大屠杀》巨画展厅现场举行了沉重的公祭仪式。《南京大屠杀》巨画之上,拉起了黑底白字的横幅——“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80周年祭”。两旁竖立着美术馆全体员工与李自健、丹慧夫妇分别敬献的两个别致、肃穆的花圈,星云大师等三幅油画都特别标注出“南京大屠杀受害者、见证人”的字样。

微信图片_20171214102401 【国家公祭日】李自健美术馆《南京大屠杀》巨画前公祭遇难同胞,作者李自健现场讲述《南京大屠杀》背后的故事微信图片_20171214102401 【国家公祭日】李自健美术馆《南京大屠杀》巨画前公祭遇难同胞,作者李自健现场讲述《南京大屠杀》背后的故事微信图片_20171214102401 【国家公祭日】李自健美术馆《南京大屠杀》巨画前公祭遇难同胞,作者李自健现场讲述《南京大屠杀》背后的故事微信图片_20171214102401 【国家公祭日】李自健美术馆《南京大屠杀》巨画前公祭遇难同胞,作者李自健现场讲述《南京大屠杀》背后的故事微信图片_20171214102401 【国家公祭日】李自健美术馆《南京大屠杀》巨画前公祭遇难同胞,作者李自健现场讲述《南京大屠杀》背后的故事

全馆约60余名员工和在场的观众肃立于巨画之下,向大屠杀的死难者三鞠躬,默哀一分钟。油画《南京大屠杀》作者李自健简单深切地致辞哀悼。 

微信图片_20171214102401 【国家公祭日】李自健美术馆《南京大屠杀》巨画前公祭遇难同胞,作者李自健现场讲述《南京大屠杀》背后的故事微信图片_20171214102401 【国家公祭日】李自健美术馆《南京大屠杀》巨画前公祭遇难同胞,作者李自健现场讲述《南京大屠杀》背后的故事微信图片_20171214102401 【国家公祭日】李自健美术馆《南京大屠杀》巨画前公祭遇难同胞,作者李自健现场讲述《南京大屠杀》背后的故事

随后转往美术馆音乐厅,全场观看纪录片、视频集锦——李自健先生从上世纪90年代初在美国洛杉矶创作《南京大屠杀》到后来的20多年时间里,带着《南京大屠杀》巡展世界,以及三次创作《南京大屠杀》的真实历程,都由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凤凰卫视、湖南卫视、海外电视媒体做过丰富的报道与专题采访,长达40分钟的视频剪辑让现场观众得到一次宝贵的心灵洗礼和视觉震撼。 

微信图片_20171214102401 【国家公祭日】李自健美术馆《南京大屠杀》巨画前公祭遇难同胞,作者李自健现场讲述《南京大屠杀》背后的故事

随后,李自健先生现场即兴讲演,生动讲述《南京大屠杀》巨画从创作缘起到作画过程、从日本右翼施压到国际广泛回响、从艰辛负重到走向非凡,其过程跌宕起伏,传奇曲折,感动人心,在视频节目的基础上带给观众更为深刻的心灵撞击。 

微信图片_20171214102401 【国家公祭日】李自健美术馆《南京大屠杀》巨画前公祭遇难同胞,作者李自健现场讲述《南京大屠杀》背后的故事

作为《南京大屠杀》巨幅历史巨作的创作者,和一个带着这幅巨画巡展了世界五大洲的“艺术游侠”,画家的背后有太多感人的故事,在南京大屠杀这幅巨画面前,展开这样一次意义非凡的“公祭”活动,李自健美术馆全馆上下和广大观众一道,深切悼念南京大屠杀中惨死于日军屠刀下的30万无辜中国同胞,激发起每一个人的爱国热情,画家现身说法,以他真情的告白和精彩的叙说,带给现场观众一场深刻启示与感动,让我们每一个人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奉献更大的力量!

 

巨幅油画《南京大屠杀》简介:

1991至1992年,旅美画家李自健在美国洛杉矶,受“南京大屠杀”惨案见证人、国际高僧——星云大师委托创作,为“南京大屠杀”这场旷世浩劫,留下警世之作。作品完成后,从1992至2013年的二十余年间,该作品随着“人性与爱·李自健油画环球巡回展”(自主自费)先后于美国、德国、法国、英国、荷兰、瑞典、马耳他、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巴西、秘鲁、智利、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台湾、香港等六大洲、三十余国家和地区进行七十余次的巡回展出。巨幅油画《南京大屠杀》所展之地均得到强烈反响,产生广泛深刻的社会意义。同时,这幅作品的巡展过程中,曾先后在阿姆斯特丹、纽约等地受到日本右翼势力的极力阻扰和打压,因为坚持《南京大屠杀》的展出,日本东京都艺术中心还于1999年取消了在日本的巡展。

巨幅历史画作《南京大屠杀》先后完成三稿:

第一稿 1991年创作 213cm*290cm,2000年收藏并陈列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第二稿 2003年创作 235cm*336cm,2013年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并陈列于该馆中央大厅。

第三稿2015年创作 445cm*315cm,现为著名企业家谢子龙先生收藏,永久陈列于长沙李自健美术馆,为该馆镇馆之作。

 

作品背后:

1988年,李自健只身赴美,自费留学。两年后,李自健凭借才华和坚韧的意志,在肖像画领域开始有所收获,但依然困顿于艺术渺茫前程。1991年春,偶然的机缘让他在洛杉矶西来寺结识了享誉世界的高僧星云大师。得星云大师特别赏识与鼎力支持,画家得以迁入星云大师提供的蒙地拉精舍,潜心作画500余日夜,创作出一大批,表现人间大爱的油画作品,从此奠定了走向世界的“人性与爱”油画创作事业的坚实基础。

1991年初夏的一天,云游弘法回到美国洛杉矶的星云大师,向李自健提出,“能不能画一幅表现《南京大屠杀》的巨幅油画”。大师沉重的说,他就是南京大屠杀这场灾难的受害者和见证人。1937年12月,年仅12岁的少年星云,在母亲的带领下,到南京寻找父亲,找遍了血腥屠城,未果,从此天人永隔,留下刻苦铭心记忆。半个多世纪过去,大师为让后人永远铭记这段惨无人道的悲痛历史,他深情嘱托画家去创作一幅警世之作,李自健不负大师厚望,在大洋彼岸洛杉矶,潜心创作三个月,克服重重困难,悲愤执笔,终于完成了这幅让世人震撼,让日本右翼势力惧怕的巨幅历史油画《南京大屠杀》(第一稿)。十几年来,此幅巨画随着“人性与爱·李自健油画环球巡展”在全世界六大洲三十余国家和地区广泛展出,造成巨大的轰动与反响。2000年12月13日,由当代国际高僧星云大师与画家一道将此画捐赠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永久收藏,并陈列展出。

如果说“人性与爱”环球巡展犹如一部激荡人心的交响乐,那么油画《南京大屠杀》就是这交响乐中一曲悲壮的乐章,在整个展出阵容中发出撼人心魂的最强音。因此,在即将展开新一轮的“人性与爱·李自健油画环球巡回展”中,巨幅历史油画《南京大屠杀》绝对不可或缺。但作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重要馆藏,自然难以借出参加巡展,思来想去,画家痛下决心重画《南京大屠杀》。于是从2003年9月开始,画家在美国“艺术城堡”的宽敞画室里夜以继日、饱含激情,历经两个多月的时间,再次完成了保留了原有面貌的巨幅油画《南京大屠杀》(第二稿)。2004年的春天,一轮新的“人性与爱”油画环球巡展再次启程,重画的《南京大屠杀》依然以它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成为观众围聚的中心。

2013年4月20日,画家李自健携巨画《南京大屠杀》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人性与爱·李自健油画祖国巡展”谢幕大展。并于5月8日,将其代表作《南京大屠杀》(第二稿)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并陈列于该馆中央大厅。国家博物馆是以“历史与艺术并重”的综合博物馆,《南京大屠杀》的入藏进一步丰富了馆藏,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对画家李自健的这一举措高度评价!

2014年5月,画家李自健、丹慧夫妇独资投建的大型非营利公益性艺术馆——“李自健美术馆”奠基仪式在湖南长沙湘江之滨举行,国际佛光会总会会长星云大师亲临仪式现场。2015年,画家为了即将建设完成的李自健美术馆特别绘制了一幅尺幅更大、更加撼人心悬的《南京大屠杀》(第三稿),这幅让日本右翼势力恐慌的巨幅历史画作将永久陈列于长沙李自健美术馆,让更多民众了解“南京大屠杀”残虐至极的历史真相。

作为一名流淌中华民族热血的艺术家,李自健深感自身肩负的是捍卫历史真相的重任,以及怀抱着追求人类和平的伟大理想。三幅让人触目惊心的历史巨画《南京大屠杀》,用它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分别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李自健美术馆,同时向世界发声,替真实历史代言!为和平呐喊!让这种灭绝人性的惨剧永远不再发生!

 作品内容:

这是一幅让所有中国人永远过目不忘的大型历史画作,整幅画面由“屠”、“生”、“佛”三联组成,画家用两个狞笑的日本军官、一个哭喊的中国婴儿与一名收拾尸体的僧人,真实再现了1937年日军在南京实施的惨绝人寰的暴行。

画面主体是堆积如山、交错挣扎和相互保护的死难者的尸体,四处流淌的暗红色血液。在凝重的冷灰色调笼罩下,远处硝烟弥漫、低沉灰暗的天空,共同营造了强烈而厚重的悲剧气氛,如此强大的视觉冲击力给人以窒息压迫之感。

左侧为“屠”:在一群血肉模糊的尸体左边,站着两个趾高气扬的日本军官,其中一个正狞笑着擦拭沾满鲜血的军刀,这些脱离了道德与人性底线的日本军官并没有因犯下的罪行而感到羞愧,反而显现出自鸣得意之态。

中间一联为“生”:在尸山的上面,一个婴儿正趴在裸露着胸膛惨死了的母亲身上昂首哭喊着,隐含着中华民族巨大的悲怆,同时也寓意着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和希望的未来,并赋予了画面纪念碑式的庄严。

右侧一联为“佛”:一位僧人躬身不语,正拖起一位惨死的老人,衲衣上已沾满鲜血,僧人对众生的无限悲悯与昂首哭泣的婴儿同样蕴含力量,又与残暴的日本军官的姿态形成鲜明对比。

自“人性与爱·李自健油画环球巡回展”伊始,《南京大屠杀》的影响与日俱增,成为全球瞩目的核心,也是各路传媒最关注的焦点。日本国际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看到这幅巨画感慨道:“凝睇《南京大屠杀》,一瞬间我的心停止了跳动,我的心哭泣了。而且我的心燃起了火焰……日本军残虐至极的野蛮行径,我们绝对不会忘记……一些不可一世的当权者否认、歪曲残暴的历史,恣意妄为,我们要坚决与之战斗下去。”

 

艺术评价:

李自健,作于1992年的《南京大屠杀》,是一部雄辩的声明。在这幅唯有毕加索《格尔尼卡》可与之相比的描绘恐怖战争作品中,作者再现了1937年日军占领南京时的暴行。在一群血肉模糊的尸体左边,站着两个自鸣得意的日军士兵,在这个尸山的右边,则站着一名僧侣,一个孩子在成山的血肉上哭喊,他是唯一的幸存者。这幅画展示了一种绝妙的平衡,以及这平衡中撕心裂肺的寓意。

——美国著名艺术评论家丹尼斯·怀伯曼

 

在《南京大屠杀》这幅惊世之作上化作直面惨烈历史的警世美学力量。画家借写实主义的凌厉刻画和象征主义的隐喻处理,将揭露兽行之“屠”、伸张正义之“生”和慈悲入世之“佛”联形贯意,组成鞭笞兽性、讴歌人性、赞颂大爱、弘扬良知的恢弘巨制。情势惨烈、氛围悲壮的画面,构成无比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像史诗一般气势磅礴、意味隽永。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艺美术馆馆长吕品田

 

《南京大屠杀》这幅具有历史史跡叙事油画作品的李自健用他高超而灵活的油画技巧描绘的,这是一幅内涵很高,令人心神恍惚的油画,也是一幅很难得的写实主义作品,更是当代一幅伟大的创作,它具有英雄式、历史性,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作品。当李自健以那超越的、感性的、纯熟的油画技巧来描绘这些令人震撼、激动的作品时,的的确确已把爱好绘画艺术的观赏者带入了另一种境界。

——马来西亚著名现代艺术评论家、画家  瑞沙·毕亚拉萨